喜讯
发明专利名称:一种蜡样芽孢杆菌和马铃薯茎叶降解及原位腐熟还田工艺
成果名称:马铃薯茎叶降解菌株的筛选优化及原位腐熟还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完成单位: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农村局、清华大学、沃地丰生物肥料科技(山东)股份有限公司
日前,该发明专利经国家知识产权局严格筛选和层层审核荣获发明专利证书授权。沃地丰公司董事长孙厚真、研发主任邵晴晴获得该项发明专利。
该专利申请涉及马铃薯茎叶处理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蜡样芽孢杆菌和马铃薯茎叶降解及原位腐熟还田工艺。专利菌株蜡样芽孢杆菌,拉丁名为Bacilluscereus,命名为ST-P2,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该专利菌株对马铃薯茎叶具有快速降解作用,对植物根系有促生、防病等功效。比通用型菌剂对马铃薯纤维素、蛋白、木质素、淀粉分解能力分别提高30.0%、12.9%、29.2%及22.3%,同时可有效减轻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该专利从枣庄市山亭区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土壤中取样,通过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的土壤环流驯化技术,对马铃薯茎叶具有快速降解作用的土著微生物菌株进行筛选与复壮,沃地丰股份进行工厂化生产繁育技术研究,*后将生产的助腐菌剂进行小区田间试验,通过田间助腐技术的实践探讨,研究出一种适合大面积推广的马铃薯茎叶原位快速腐熟还田技术。
目前国内对农作物秸秆降解菌株的研究中,应用于玉米、小麦、稻草等作物的降解菌较多,实际生产中多种复合菌的运用在玉米、小麦、水稻等秸秆腐熟还田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还没有见到关于针对马铃薯茎叶降解菌的相关研究报道,而本研究开创性的从马铃薯种植地块中筛选出专门针对马铃薯茎叶降解的ST-P2(蜡样芽胞杆菌 Bacillus cereus),通过实验室验证,该菌只需7天便可以将马铃薯茎叶的内部纤维素完全降解。为后期原位腐熟还田技术提供了基础。
马铃薯茎叶降解及原位腐熟还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清理地膜,粉碎茎叶;S2、喷洒助腐菌剂,助腐菌剂包含助腐菌液,助腐菌液中的助腐菌包含蜡样芽孢杆菌ST-P2;S3、旋耕覆土,原位腐熟。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生态效益。
马铃薯茎叶腐熟还田后土壤养分各项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有机质由14.93g/kg提升到15.06g/kg,速效钾提高了93mg/kg,有效磷提高28.41mg/kg,碱解氮提高了 4.06mg/kg。通过该技术的实施,不但增加土壤养分,也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效益。
通过多次田间试验研究,总结集成出马铃薯茎叶原位腐熟还田技术,并在枣庄市山亭区、滕州市等地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6 万余亩,节约成本300余万元,处理马铃薯茎叶近 20万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此次发明专利的获得,是沃地丰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方面开发能力的展现,是对公司坚持技术创新路线的肯定,将进一步促进其完善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助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是沃地丰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沃地丰股份始终以高要求、高品质为企业生产宗旨,真正为我国现代生态农业提供值得信赖的微生物肥料。
录入时间:2022/4/21